高血压的危害及日常预防方法
高血压被称为"无声的",很多人在血压升高初期没有任何症状,但长期不控制会带来后果。据统计,我国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,但近一半患者并不知情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潜伏在身边的健康隐患。
什么是高血压?
简单来说,血压就是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。正常血压应该在120/80mmHg以下,当血压持续高于140/90mmHg时,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。值得注意的是,一次测量偏高并不能说明问题,需要在不同时间多次测量确认。
高血压的常见危害
长期高血压会对全身多个器官造成损害。常见的是对心脏的影响,会加重心脏负担,导致心肌肥厚,终可能发展为心力衰竭。对大脑来说,可能引发脑出血或脑梗塞。肾功能也会逐渐受损,时会导致尿毒症。此外,还会加速动脉硬化,增加心梗、中风的风险。
哪些人容易得高血压?
高血压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。首先是遗传因素,如果父母有高血压,子女患病风险会增加。其次是年龄,40岁以上人病率明显上升。超重和肥胖也是重要诱因,腰围过粗的人更要注意。高盐饮食、缺乏运动、长期精神紧张、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增加患病几率。特别提醒男性更应重视,因为男性患病率普遍高于女性。
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
预防高血压要从生活习惯做起。饮食上建议控制食盐摄入,每天不要超过5克。多吃新鲜蔬果、全谷物和低脂乳制品,少吃肥肉和加工食品。每周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,如快走、游泳等。控制体重很重要,BMI尽量保持在18.5-23.9之间。戒烟限酒同样关键,男性每天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,女性不超过15克。另外要学会调节压力,充足睡眠。
家庭血压监测很重要
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测量血压。可以选择上臂式电子血压计,测量前安静休息5分钟,测量时保持手臂与心脏平齐。好早晚各测一次,每次测2-3遍取平均值。记录血压数值,就医时带给医生参考。如果多次测量血压高于135/85mmHg,就应及时就医。
确诊高血压怎么办?
如果确诊高血压,首先要调整生活方式,改变不良习惯。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开具降压药物,患者要遵医嘱规律服药,不要自行增减药量。定期复诊很重要,及时调整治疗方案。切忌听信偏方或宣传的神奇疗法,科学规范治疗才是可靠的。
常见误区要认清
不少人认为没有症状就不用治疗,这是非常危险的。还有人服药后血压正常就自行停药,导致血压反弹。另外,降压药不会成瘾,需要长期坚持服用才能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。年轻人也要重视血压问题,不要以为高血压只是老年病。
高血压虽然常见,但只要及时发现、科学管理,完全可以控制好,享受健康生活。记住,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。从现在开始关注你的血压,就是对自己健康好的投资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