宫颈癌筛查有必要做吗?这份女性健康指南请收好
早上接诊时遇到32岁的李女士,她犹豫半天才开口:"医生,我闺蜜查出宫颈癌前病变,我从来没做过筛查…现在检查还来得及吗?"这样的对话几乎每天都在诊室上演。据统计,我国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约11万,但早期筛查率不足30%。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说说每个女性都该知道的宫颈癌筛查常识。
一、为什么宫颈癌筛查能救命?
宫颈癌有个特点——从正常细胞到癌变需要5-10年,这给了我们充足的拦截时间。通过简单筛查,能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(CIN)这些癌前病变,及时处理就能阻断发生。就像在高速路上设检查站,把危险车辆提前拦下。
二、哪些人特别需要做筛查?
1. 有性生活的女性:HPV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,建议21岁开始筛查
2. 免疫力较低人群:比如长期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
3. 吸烟女性:烟草会降低宫颈局部免疫力
4. 生育较多的女性:分娩可能造成宫颈损伤
记住:即使打了HPV疫苗也要定期筛查,疫苗不能预防所有致癌型病毒。
三、筛查方法怎么选?
目前主流有两种"黄金组合":
• HPV检测:查是否感染高危型病毒
• TCT检查(宫颈细胞学):看细胞是否异常
建议30岁以上女性两项联合做,30岁以下可以先做TCT。过程就像妇科检查,医生用专用刷子取宫颈脱落细胞,全程3-5分钟,可能会有轻微酸胀感。
四、多久查一次才科学?
根据新《宫颈癌筛查指南》:
✓ 21-29岁:每3年做1次TCT
✓ 30-65岁:每5年做HPV+TCT联合筛查,或每3年单独做TCT
✓ 65岁以上:若既往筛查正常可停止
但如果有异常出血、同房出血等情况,必须立即就医。
五、拿到报告单怎么看?
别被英文缩写吓到,主要看这几个关键点:
• 未见上皮内病变(NILM):正常,按计划复查
• ASC-US/LSIL:可能有低度病变,需要进一步检查
• HSIL/AGC:提示高度病变,要做镜活检
注意!报告异常不等于得癌,就像体检发现血压高不代表就是心脏病。
六、关于筛查的常见误区
× "我没不舒服就不用查"——早期宫颈病变根本没症状
× "生完孩子才能查"——有性生活就能筛查
× "检查特别疼"——不适感多数人能耐受
× "查出HPV就是乱搞"——80%女性一生中会感染,就像感冒病毒
七、筛查前后注意什么?
• 避开期,好干净3-7天
• 检查前24小时不要同房、冲洗
• 检查后可能有少量出血,避免剧烈运动
• 宫颈炎急性发作期要后再筛查
后想说,宫颈癌筛查不是"没病找病",而是给自己买份健康保险。上次复诊时李女士拿着阴性报告感慨:"早知道这么简单,我五年前就该来"。希望每位女性都能把筛查纳入健康管理,别让犹豫成为遗憾。


